举手投足间,我们感觉到他果然是外企范儿十足。在英美烟草工作了九年,张志敏对外企的内部运作了如指掌。大学毕业后,从业务代表开始做起,之后逐渐为公司在华北大区、西南大区和华东大区建办公室、拓展渠道。那是他的第一次拓荒经历,每个业务片区建好之后,他又离开,奔向下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
或许正是这九年的拓荒史铸就了他灵魂的内核:只有“一片荒芜、而充满希望”的土地能让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英美烟草的开疆拓土已告完毕,他却迷茫了,转还是不转?向哪里转(型)?
有时候转型,是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有时候转型,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到后方休整地,重新梳理自己的思想和战略方向。而北大bimba(全日制mba),正是职场人士充电、再出发的绝佳选择。提及在学校的生活,他自豪地告诉我们——所有的书都看完了,甚至课堂外的推荐书目也没有放过。这自然带来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更漂亮的成绩单是给到自己的——他接住了从中粮伸过来的橄榄枝。
我们有些不解,从外企到国企,会不会“非常不适应”?这种文化差异,用张志敏的话来讲就是“如果你能在新环境中坚持三年,你就可以活下来”。张志敏不但坚持了,还创造了上好的业绩,他用了一个词——“高歌猛进”;而这,也正是他惊险一跳的初衷——他就是看好了中粮为他提供的广阔舞台,可以自己带领一支团队,凭借中粮的独特优势,进军大米市场,并最终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过去在英美烟草积累的行业经验和资源,为他新的事业如虎添翼。
但是,拓荒者永远要寻找那片荒芜——当时间推进到2012年,已经适应了国企生活的张志敏,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他看到柳传志开始进军农业,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联想控股的热情相邀,让他下定决心“在四十岁再干点事”。2014年,他又离开这家国有民营企业,来到了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担任副总。
从老牌外企到大国企,从国有民营到纯民营,张志敏的转型或许比一般人更复杂,也感受到了不同的凯发首页入口home的文化。我们可以从他的转型轨迹中理出两条主线:一条是他的能力才干在飞速增长,所以他不断寻找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条是外企在中国的逐渐式微,大量高端人才开始向国有民营、甚至是纯粹民营企业流动。
转型,需要承担风险和心理压力。但张志敏此刻已经看淡,他说:“就是因为见得多了,内心反而比较平和;你能够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够预见未来会发生什么”。北大国发院bimba国际化的教授和同学,为他带来了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系统的课程设置,也让他知识结构更全面,在全面掌管一家企业时游刃有余;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张志敏认为最重要的是——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在激励着他不断进取。
那么,伊美尔会是转型的终点吗?答案已不再重要,因为张志敏从来都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只要找到心中的那片“荒芜”,他就会去拓荒。采访结束时,张志敏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任何转型都伴随阵痛,但是,只要认真努力、实事求是地去做,尊重客观规律,转型就是值得享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