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a职场转型“三剑客”:拓荒者、思想者和“投降派” -凯发首页入口home

创业

bimba职场转型“三剑客”:拓荒者、思想者和“投降派”


相关附件:
  • 6054382_
  •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在《汪丁丁:转型期新闻的风格》(2007年)一文中指出:“30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中国社会变迁主要地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一过程引发了社会的整体性转型,我们甚至更倾向于将这一过程本身视为其实已经延续了至少150年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的这一巨大转型还远未结束,而且没有谁能够断言它将把我们带往何方。”
     

    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我们正处于转型期;于经济体中活跃的高端人才和企业家而言,当社会斗转星移,当自身的优势已悄然变化,转型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有三个项目:全日制mba、在职mba和emba。这是三个相似又不同的群体,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浸淫着北大bimba的精神和文化,而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面对转型有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内在逻辑。毕业于三个不同项目的校友,为我们热心分享了属于他们自己、属于bimba、也属于这个时代的转型故事。

     
    张志敏:市场的拓荒者


    张志敏(左三)和他的团队

    采访安排在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下午2点。这个时间,张志敏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一个又一个会议占满了时间。

    举手投足间,我们感觉到他果然是外企范儿十足。在英美烟草工作了九年,张志敏对外企的内部运作了如指掌。大学毕业后,从业务代表开始做起,之后逐渐为公司在华北大区、西南大区和华东大区建办公室、拓展渠道。那是他的第一次拓荒经历,每个业务片区建好之后,他又离开,奔向下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

    或许正是这九年的拓荒史铸就了他灵魂的内核:只有“一片荒芜、而充满希望”的土地能让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英美烟草的开疆拓土已告完毕,他却迷茫了,转还是不转?向哪里转(型)?

    有时候转型,是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有时候转型,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到后方休整地,重新梳理自己的思想和战略方向。而北大bimba(全日制mba),正是职场人士充电、再出发的绝佳选择。提及在学校的生活,他自豪地告诉我们——所有的书都看完了,甚至课堂外的推荐书目也没有放过。这自然带来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更漂亮的成绩单是给到自己的——他接住了从中粮伸过来的橄榄枝。

    我们有些不解,从外企到国企,会不会“非常不适应”?这种文化差异,用张志敏的话来讲就是“如果你能在新环境中坚持三年,你就可以活下来”。张志敏不但坚持了,还创造了上好的业绩,他用了一个词——“高歌猛进”;而这,也正是他惊险一跳的初衷——他就是看好了中粮为他提供的广阔舞台,可以自己带领一支团队,凭借中粮的独特优势,进军大米市场,并最终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过去在英美烟草积累的行业经验和资源,为他新的事业如虎添翼。

    但是,拓荒者永远要寻找那片荒芜——当时间推进到2012年,已经适应了国企生活的张志敏,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他看到柳传志开始进军农业,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联想控股的热情相邀,让他下定决心“在四十岁再干点事”。2014年,他又离开这家国有民营企业,来到了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担任副总。

    从老牌外企到大国企,从国有民营到纯民营,张志敏的转型或许比一般人更复杂,也感受到了不同的凯发首页入口home的文化。我们可以从他的转型轨迹中理出两条主线:一条是他的能力才干在飞速增长,所以他不断寻找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条是外企在中国的逐渐式微,大量高端人才开始向国有民营、甚至是纯粹民营企业流动。

    转型,需要承担风险和心理压力。但张志敏此刻已经看淡,他说:“就是因为见得多了,内心反而比较平和;你能够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够预见未来会发生什么”。北大国发院bimba国际化的教授和同学,为他带来了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系统的课程设置,也让他知识结构更全面,在全面掌管一家企业时游刃有余;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张志敏认为最重要的是——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在激励着他不断进取。

    那么,伊美尔会是转型的终点吗?答案已不再重要,因为张志敏从来都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只要找到心中的那片“荒芜”,他就会去拓荒。采访结束时,张志敏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任何转型都伴随阵痛,但是,只要认真努力、实事求是地去做,尊重客观规律,转型就是值得享受的过程。”
     

    郭建伟:平和的思想者

    郭建伟

    如果说人生是个谜,那么你会想知道“谜底”吗?这个问题,对于年届不惑的郭建伟来说,答案是“不”,而且是一个很坚定的“不”。

    从1999年进入外企,事业上的黄金十五年,郭建伟把它献给了康柏、sun、hp这样的巨无霸公司。幸运的是,他在外企积累了行业经验,也收获了资源、地位和声誉;不幸的是,他看到了自己五十岁时的未来——谜底赤裸裸地摆在那里,没有丝毫悬念,人生变得没有任何想象空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是臧克家的诗句,也是许多人的人生写照。

    既然谜底已经揭开,郭建伟有他自己的选择——换一个谜题。采访中,我们好奇地问道:四十多岁离开高枕无忧的外企,到一家创业型企业来做合伙人,你为什么愿意如此折腾?

    郭建伟说,这或许和热爱体育有关。北大bimba有一个网球俱乐部,网罗了校友群体中的网球爱好者,emba校友郭建伟是活跃分子之一。在与校友共搓球艺的过程中,网球更激起了他对生活的激情,让他更愿意主动迎接挑战——那是一种必须靠高难度动作才能激发的热情和智慧。“我虽然四十多岁了,但是我觉得自己有着三十多岁人的激情”;除了激情,理性的他还看到了大势——国家正在鼓励创业,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前景令人期待,要顺势而为——北京联信志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家技术型创业企业就这样适时出现了。

    “以前,作为职业经理人,是为老板打工的心态;而现在,企业的任何一件小事,哪怕是一件东西坏了,都要上手,都要操心”,郭建伟提到这些时眼神中没有丝毫埋怨,而是充满斗志。

    为了转型,他幸运地结识了现在公司的三个合伙人,他称之为“一群通达靠谱的人”;这三个合伙人都是技术专家,只有郭建伟是营销专家。慢慢地,他发现“小伙伴们”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技术专家往往痴迷于技术本身之美,却忽视了与市场的结合。而这正是郭建伟发挥所长的地方,也是需要花费大力气去沟通的地方。

    与合伙人沟通困难、市场压力大、办公条件变差,这些对郭建伟而言“那都不是事儿”;真正难的地方在于——“放下身段”。可以想见,当一个人习惯了大企业在市场上所受到的尊重,忽然场景转换,需要你作为创业企业的代表,去不断地死磕市场,那些曾经遇到的笑脸或许就瞬间凝固了。

    但这没有难倒郭建伟,在转型之前他就做好了心理准备。郭建伟说,我只想做一个“平和的思想者”——“创业很苦,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企业先活着”,老老实实地和员工一起把呼叫中心的软件做好,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做好开发,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去“啃”,这就是郭建伟唯一想做的事情。

    今天,技术密集型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技术的快速变革、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也让这家创业企业必须紧盯市场、前瞻动向,郭建伟第一次感到“办企业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临别时,他送给记者一件特别的礼物——《褚时健传记》,这本还带着褚时健体温、刚刚出版的书,他竟第一时间读完了,“人家七八十岁还在奋斗,我才四十多岁啊!”第二天,他将飞往日本,到那里与凯发首页入口home的合作伙伴开拓生意。

    “转型”对二十多岁的职场初历者,还言之过早;对三十多岁的职场“正当年”,是人生的抉择转向;对四十多岁的职场“老将”,是融合了智慧和胆量的“惊险一跃”。但人生,只要看准方向,就应该去拥抱梦想,撕掉那个年龄标签,勇敢地迈出去,才能收获一份真实的“存在感”。


    刘新华:我向九零后无条件投降


    刘新华

    当雷布斯带着小米制造着新的人类神话时,金山系也顺理成章地披上了神秘面纱。那天,记者有幸来到了猎豹移动——这家金山系公司,并与其首席营销官刘新华展开访谈。

    面对来自母校的记者,刘新华笑着说自己是“黄埔三期”——他2000年就读bimba的在职mba班,一份老校友特有的优越感和荣誉感,瞬间拉近了距离。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个人的梦想和命运。来到猎豹移动之前,他曾经多年供职于一家大型外企公关公司。 “i chocolate you”、“粉时尚”,提起自己的得意之作,刘新华掩饰不住一丝喜悦。但跨国公司有其创造奇迹的优势,自然也就有束缚人的体制和机制。这些年,新媒体在崛起,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刘新华在新的形势下不再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裳”,他想为自己做点什么。

    这时,“猎豹移动”这两个词好像就是在说他自己(猎豹)——曾经在3721公司做过副总裁的他,来(移动)到了这家金山系公司,是跨界,是转型,也是“重操旧业”——互联网对他依然有着不一样的魔力。

    “以前是copy to china,现在则是copy from china,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中国成为商业模式输出国;移动互联网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玩法,“免费众包加口碑,羊毛出在猪身上”,而这正是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拼杀时,国外企业看不懂的地方;雷军一直在谈‘唯快不破’——猎豹移动在美国上市,从有想法到实现,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传统企业是以体系带单品,而互联网企业是以单品带体系,把单品做到极致,‘榨干、打透’”。

    与张志敏的“拓荒者”形象不同,刘新华寻找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制高点;与郭建伟力求做个“平和的思想者”不同,刘新华这个 “七零后大叔”颇不安分,决定向九零后无条件投降,甚至对自我归零,并“快速迭代”,以九零后心态感知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黄埔三期,要有一颗黄埔十三期的心”,于这个年龄固有的“持重老练”之外,刘新华更多了一种转型带来的兴奋。

    当lg手机带着金喜善的微笑进入中国时,“i chocolate you”就是业界的翘楚;当小米手机成为九零后新宠时,bat企业开始以滔天之势让传统企业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个人转型的背后,是经济的转型;经济的转型背后,则是社会的转型。刘新华之所以放下身段,向九零后学习,就是因为九零后天生带有互联网基因,与九零后的互动才能让我们嗅到世界未来变化的方向。

    转型,是职场的转型,更是心态的转型。身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上时代的变化了吗?你能领先于时代的变化吗?经历了挫折之后,你还能以梦为马么?

     

    策划:王筱洁、张彤

    撰稿:张彤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