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无界”跨文化交流会 -凯发首页入口home

文化

“对话•无界”跨文化交流会


 

文/方旻毓


        2009年11月21日晚,朗润园致福轩灯火通明,由bimba主办的 “对话•无界”跨文化交流会(a cross cultural dialogue)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bimba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跨文化交流的体验和感悟。

 


        据活动主持人,来自bimba国际项目部的谢逸老师介绍,本场跨文化交流会同时也是bimba首届国际文化周的闭幕活动。bimba国际文化周以“比利时商务文化交流会”为序幕,展开一系列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交流活动,旨在促进各国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文化交流和深度对话。“对话•无界”交流会请来bimba项目的学生当主角,通过跨文化主题演讲,为大家介绍本国的文化和商务环境,也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和思考。


        来自丹麦的rasmus首先为大家带来题为“我要有多‘中国’才能在中国成功?”的演讲。rasmus是bimba的在职学生,目前就职于一家丹麦制药公司的天津分公司。他以丹麦的社会福利制度为切入点,展开对丹麦社会文化的分析。他说:“丹麦的福利制度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了解这一制度的背景和文化,将有助于大家与丹麦人的沟通和商业文化交往。”在高福利高贡献的福利体制下,丹麦人具有很高的幸福感,彼此高度信任和依靠体制,注重贡献、效率和研发创新,这一企业特点也渗透在丹麦企业的商务风格之中。rasmus继而跟大家分享了他对跨国工作和生活的感悟,作为一个年纪轻轻便在巴西,中东,和亚洲主要国家工作过的,具有众多跨国工作经历的职业经理人,他对如何适应众多的外国文化感到深有自己的体会,同时也抛给大家一些思索:“我们正居住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跨国工作的需求不断上升,如何去适应各个不同的文化环境?又需要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才能获得成功?”频繁的环境变换和文化差异既影响个人生活状态,也影响工作上的表现,是对跨国工作的人员的一大挑战。他们同时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在遇到文化差异的时候,该融合到当地文化中还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rasmus采取维持均衡的策略,在保持自身文化的前提下去慢慢适应新观念,“勇于尝试,保持步伐的节奏”。他的这一番话引起在座学员的共鸣,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紧承文化适应的话题,calvin则以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他自我身份认同的经历。calvin具有华人血统,生长于新加坡,移民加拿大,并有六年美国居住的经历,同时还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丰富的成长经历使得他在文化认同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说:“在吸纳多文化和多种身份认同的同时,仍旧保持着独特的自我,便不会迷失。”现在,cavin称自己不以任何文化或者国家为归属,而是以”mr. quek”的身份来观察和判断事物。calvin以“the little red dot”为喻,介绍了新加坡的社会和文化。新加坡人口组成多样化,深受华人文化、印度文化、马来文化等多文化影响,在异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中形成新加坡独特多元的社会。另一方面,新加坡针对自身面积有限资源短缺的现实特点,努力发展金融业和生命技术产业,创出独具特色的经济。这也从国家层面展现了“融合多文化、坚持自身特点”这一策略的成功。令在场的中国听众沉思的是,cavin用了一张文革影像的slide,标题为:这是我所不懂的中国。他说,作为海外华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巨大的,也是令他们骄傲的。但是,偏偏他们不能明白,在如此美好的文化下怎么会出现象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件。cavin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答案。这个答案,可能得需要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才能思索出来吧。


        第三位出场的是德国留学生donna。 获得汉学硕士学位的donna在中国居住了近五年,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喜欢歌星周杰伦和刘德华,用她自己的话讲,是“过着很中国的生活”。即便如此,donna还是能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比如中国同事有时会很直接地告诉她:“你胖了!”这让她感到非常惊讶,说道这里,donna夸张的语气和脸上的俏皮表情博得大家开怀一笑。她说,自己不可能完全融入一个新的文化,而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随后,donna谈及文化观察的视角。正如题目“lost in perception”所传达的信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相同事物有着全然不同的解读。donna在欧洲朋友口中听到的德国人是“极端、严肃、挑剔、保守”的,但在中国出租车司机那里,她听到的是全然不同的图景:“有纪律、坚强、成功、勤奋”。就连donna自己对德国文化的认知也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当她在国外居住多年又回去之后,对原来熟悉的环境又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有一点donna提到,在德国,她没有机会来表达所谓的爱国主义,她从小就没看见过周围人挥舞过德国国旗。她想,可能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欧洲人对于德国人的爱国主义和德国国旗都非常敏感。因此,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她特别高兴能拿着德国国旗,和大家一起欢呼。同时,越在中国居住的时间长,她越对德国充满欣赏。德国对于自然资源再利用的先进和认真,对于工作吹毛求疵的态度,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高质量和高品牌认可度,以及德国人对于休假和家庭的重视,都让她觉得作为一个德国人真好。

 


        在众多留学生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本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感悟之后,bimba的中国学生jialong以“and culture & but culture”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传统中国文化和观念。and文化代表了中国哲学中追求阴阳平衡、和睦和谐的理念,but文化则展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委婉的一面。他还通过象形字“家”,生动诠释了“家”的多种意义,以及“家文化”在中国社会的重要地位。另一位bimba中国学员tom则讲述了几个自己在国外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说明中国社会文化的逐步变化。他动情地说道:“这些年来中国正经历着许多变化,我们正在前进的路上,我由衷地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在五位学员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精心准备的跨文化盛宴之后,bimba院长杨壮教授也跟大家分享了他的感悟。他认为,认识和理解另一个文化必须建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体验去发掘和感悟,而非单纯依赖媒体报道形成看法。他特别强调:“现实来源于感知,而感知则具有偏向性。因此当你停留在同一个文化环境中,感知便会被束缚而不能发现其它的侧面。这也是为什么在离开自己的国家之前,一个人不能完全理解他的祖国的原因。因为人不能将自己与自己作比较。”最后,杨壮教授鼓励大家在bimba的平台基础上,进行更多的讨论和互动,共同促进多文化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在跨文化主题演讲环节之后,意犹未尽的大家纷纷展开交流。四个国家的代表各踞一角,摆上精心制作的文化展板和美味可口的本国小零食,形成一个个热闹的文化角。三位国际学生,rasmus, donna 和cavin,还自掏腰包,给大家带来了丰富的来自丹麦,德国和新加坡的美食。参加者们一边品尝来自不同国家的风味,一边探讨各国文化、课程收获等问题。随着本次跨文化交流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首届bimba国际文化周也正式告一段落。通过国际文化周的系列活动,bimba学员对各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也为今后更多的深度交流和对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场的同学纷纷写下了自己的讲座心得:

        it’s an amazing cultures sharing. i really enjoy it. it’s good experience meeting these interesti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know their understanding/interpretation of china. looking forward to next session.
        这真是一个非常棒的文化分享,我太享受这个夜晚了。聆听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家的同学的感受,了解他们对于中国的看法,是非常好的体验。期待着下一次的活动。 
                                                                  --aldora
        this party provides us with a chance to know more about different culture and share precious experience with colleagues, i really enjoyed it.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文化,同时也更了解了同学们以前的经历。我非常享受这样的机会i。

                                                                  ---karen chang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