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教授在线访谈问答汇总: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转型 -凯发首页入口home

政治/制度

姚洋教授在线访谈问答汇总: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转型


相关附件:
  • 姚洋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
    研究领域
    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转型

    教育背景
    学士,北京大学地理系,1986。
              专业:经济地理
              论文:《宁夏南部缺碘病的地理成因》
    硕士,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1989。
              专业:发展经济学;导师:林毅夫
              论文:《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理论与现实》
    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1996。
              专业:发展经济学;导师:michael r. carter
              论文:《关于中国农村市场与制度缺陷及其后果的三篇论文》

    工作经历

     
    • 院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2年11月至今。
    • 主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10年1月至今。
    • 副院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08年10月-2012年11月。
    • 副主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年11月-2010年1月。
    • 主任,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管理委员会,2006年11月至2011年4月。
    • 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2年8月至今。
    • 副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
    • 讲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
    • 访问教授,日本名古屋爱知大学,2012年7月。
    • 访问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2012年1月-3月。
    • 国际访问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商学院,2011年9月-2012年1月。
    • 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2009年1月至3月。
    • 访问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
    • 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2003年7月-10月。
    • 访问教授,日本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2年4月至6月。
    • 访问副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2000年1月至5月。
    • 职员,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变压器厂,1989年8月至1991年8月。
     

    教授课程

     
    • 经济学原理(ccer双学位,2005年秋季)
    • 演化博弈和制度分析(ccer研究生,2003、2005春季、2006春季)
    • 发展经济学(日本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2年春季;ccer研究生,2003、2004、2005、2006秋季;ccer双学位,2004、2005、2006、2007年春季、2008、2009年秋季)
    • 农业经济学(日本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2年春季)
    • 法律经济学(ccer双学位本科生、法学院研究生,2001年春季,与赵晓力合开)
    • 商业数学与博弈论初步(bimba,1999年秋季,2000年秋季,2001年秋季)
    • 中国经济(威斯康星大学,2000年春季、2011年秋季;北大剑桥班2004、2005;ccer双学位,2008年秋季、2009秋季;nyu东亚系,2009年春季;ccer博士,2008年春季、2009年春季、2010春季;bimba,2008、2009、2010、2011年)
    • 高级微观经济学(ccer研究生,1997春季、秋季,1998年春季,1999年春季,2000年秋,2001年秋季,2002年秋季;社科院研究生院,1997春季)
    • 管理经济学(bimba,2002、2003秋季)
    •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初步(bimba,1998年秋季)
     

    职业协会、评委和其它社会兼职
    学术兼职:

     
    •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 -),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1998-),康奈尔大学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8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第六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2010 —)。
    • 《经济学季刊》主编(200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agricultural economics 副主编(2007-2010),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07-,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金融学》(2003-,四川大学主办)、《公共管理评论》(2003-,清华大学主办)、《世界经济文汇》(2005-,复旦大学主办)、journal of rural cooperatives(2006-,希伯来大学主办) 学术委员会成员、world development 编委 (2010 —)。
     

    会员:
    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2006-,副会长:2007-),留美经济学会 (1993-,1998-1999年度理事,出版委员会成员,2004-),美国经济学会(1997-),国际比较经济学会(2003-),欧美同学会 (1997-)。

    匿名评审人: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urban studies, 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2005),社会科学基金会(200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1),英国economic &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2000), 中国软科学学会 (1999)。


    其它社会活动:
    中美经济对话协调人(自2010年起每年1月和6月分别在纽约和北京举办),“来自中国经济学家的观点”会议组织者(自2010年起每年一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举办)


    咨询

     
    • 2005年4月18-20日:亚洲私营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特邀演讲,亚洲开发银行,马尼拉。
    • 2004年9月27日:中小企业和就业的关系,世界银行研究局。
    • 2004年9月9日:中小企业、就业及其限制因素,世界银行和发改委。
    • 2004年6月22日:wto之后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世界银行研究局。
    • 2004年5月10日-14日:浙江和四川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比较,特邀演讲,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
    • 2003年11月1日-12月23日:中国中小企业和就业的现状分析,世界银行研究局。
    • 2003年10月15日:中国就业问题研讨会,北京;特邀演讲,世界银行研究局。
    • 2003年9月14-16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圣彼得堡,俄国;特邀演讲,世界银行研究局。
    • 2003年3月- 6月:四川中小企业运营环境分析,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
    • 2003年2月26-28日:技术选择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斯里兰卡;特邀演讲,世界银行研究局。
    • 2002年3月 - 6月:四川企业运营环境调查,国际金融公司。
    • 2002年2月26-28日: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对越南的启示,河内,越南;特邀演讲,联合国发展署。
    • 2001年4月13-14日:国家经贸委十个试点城市座谈会,成都;特邀演讲,国际金融公司。
    • 1996年5月 - 7月:长话、市话捆绑式销售的作用,at&t。
     

    问答汇总:
    q1:坛友盛夏的暴雪:

    谢楼主提供此平台,顶一个
    想问姚老师:我国劳动力拐点大约啥时出现,会造成哪些后果,受冲击最大的又是哪些部门?该如何解决或者说如何应对拐点所带来的冲击?
    谢谢

    a1:
    首先“拐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时期。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已经开始下降,2010年应该看做一个比较重要的“拐点”,另一方面,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远没有结束。有些人说由于中国劳动人口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个说法是对的,但不确切。因为横向比,中国的人口结构相当年轻,人口负担还是非常轻。中国的人口要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可能要等到2030年之后。到那时,6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都进入退休年龄,将对中国的养老保险造成巨大的负担。在此之前,尽管劳动力数量在下降,但是,新增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提高非常快,足以弥补退休劳动力的增加。

    q2:坛友alfredyuan:
    请问姚老师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人口红利减少这一情况?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鼓励向内迁还是向非洲转移?考虑到中国zf特殊的动员能力以及各级官员特殊利益关系,一提口号在实践时不注意践行内容就容易跑偏,这种情况下,中国产业转移与升级需不需要口号?产业转移与升级的框架是否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还是让市场自发调节进行?
    a2:
    第一个问题已经回答了。
    关于中国产业向非洲转移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值得做的。中国现在所处的阶段正是台湾,韩国30年前所处的阶段。台湾,韩国开始向大陆投资,现在轮到中国大陆向非洲,还有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时候。在这里头,zf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企业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他们不知道非洲有哪些投资机会,我们国家发展研究院非常重视对非洲的研究,林毅夫老师已经对非洲访问过17次,10月份即将对非洲进行第18次访问,带领浙江的企业家走访非洲,发现投资机会。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的zf官员都能这么做,我们国家对非洲的民间投资将大大增加。


    q3:坛友liuzm-868:
    姚老师你好:
    在经济理论的学习中,有几点疑惑,特向你请教:1.我国经济发展在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是否还是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来拉动,需不需要加点技术创新等其它内容来推动;2.请从经济发展中的“调结构、促转型”角度,来分析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指标gdp是硬着陆好呢,还是软着陆好;3.在经济制度转型中,zf如何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护好民营企业,使其能生存并发展。
    a3:
    这位同学问的比较多,重点回答一下发展模式转变的问题。
    首先,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是一个国民经济核算概念,不能简单看做经济增长的来源。经济增长的来源只能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投资;另一方面是技术进步。我们说中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是靠投资拉动,但这不等于说我们没有技术进步。现在大家谈生产方式转变,技术进步主要是说我们现在的技术进步应该以新产品,新技术为主,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主要靠引进消化别的国家的技术。但是,我个人觉得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技术进步方式主要还是靠引进消化。技术进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资金投入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涉及制度、金融和人力资源各个方面。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准备不足。
    另外顺便谈一下消费问题。
    我们一般认为中国的消费占比在下降,这大概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消费占比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居民收入里对住房租金的统计不准确。在美国,住房租金占个人收入可能在30%左右,我们国家大概不超过5%,但是这些年房价涨得非常快,如果把房屋价值正确的转化为租金,计入家庭的收入和消费,那么中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就将大大提高,消费也将提高。换言之,我国的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都是低估的。


    q4:坛友aningspring:
    尊敬的姚老师你好:
         进入201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新一轮上涨。就人民币未来走势而言,有关部门预计目前中国经济贸易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降至2.5%左右,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基本达到了均衡水平,并不存在长期持续升值的基础。综合中国经济面考虑,未来人民币双边波动仍是大概率事件。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人民币并不存在长期持续升值,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另一方面美国未来有望逐渐退出量化宽松,会令境内外套利空间收窄。姚老师你怎么看待目前人民币的处境?人民币未来的升值的空间能有多大?谢谢姚老师。

    a4:
    人民币进入2013年以来,人民币经历了更多的双向波动,这是正常现象。长期而言,只要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较高,则人民币还将升值。这就是所谓的“巴拉萨效应”,粗略的说,也可叫“penn效应”。这个效应说的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其他国家发生追赶,则这个国家的货币要发生真实升值。由于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比较稳定,所以升值主要体现在人民币上面。

    q5:坛友karlzeng2007:
    请问姚老师:
    1.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如何突破?
    2.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相关政策需要改革?城镇化与中国农二代大学生的关系?
    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如何真正保障农民的权益?它与农业、城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谢谢!
    a5:
    这位网友提的问题都很大,我简单回答一下。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首先,收入分配不平均本身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它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普通老百姓对未来的投资,特别是对未来人力资本的投资。目前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农村的高中和大学入学率都有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这和我们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是有关系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比较低,所以他们更关注当前的收入,而不是未来的收入。因而会倾向于对下一代的未来投资。这样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
    城镇化里头最大的问题是户口问题。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应该已经比较快了,所以加速城镇化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但是户籍制度不解决,我们的城镇化就是一种虚假的城市化,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城市化。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以前我是不太赞成农村土地的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没有任何现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社会保障必须靠土地。过去10年间,zf重建了农村医疗制度,并在积极推广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土地的社保功能在大大下降。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给予农民更加稳定的土地产权,甚至永久产权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而且一旦户口制度开放,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就要面临土地制度的变革问题。按照现行制度,只要一个人拥有本地户口,他就可以获得拥有本地土地的权利。发达地区的农村外来人口远远超过本地人口,让这些外来人口获得土地所有权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发达地区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将户口与土地所有权剥离。只有本地居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新加入的居民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这事实上是一种土地的私有化。


    q6:坛友zysd2012:
    姚老师您好:
        新一届zf执政已近一年,应该说经济下行的压力是愈来愈大,有观点认为zf会选择今明年刺破泡沫,选择轻装上阵,也有认为zf会保持经济中速运行,逐步消化泡沫。姚老师您认为当前的形式zf会选择怎样的政策组合,其对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会有怎样的影响?另,您觉得我国经济重新上行的切入点在哪里?谢谢!
    a6:
    本届zf的首要目标是保增长,调结构,重点是在后者。所以我们会期待更多的改革措施出台,大概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财政或货币刺激方案。但是有可能会对房地产调控略微放松。这将刺激下半年的经济增长。


    q7:坛友alfredyuan:
    姚老师您好:
    1、请问您觉得中国当下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是来源于企业信息不对称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时间长企业调整缓慢,还是经济周期的正常现象,还是中央zf和地方zf通过zf投资平台助推投资产涨,还是企业在进入有地方保护壁垒的市场时以工厂换市场造成企业被迫在市场所在地新建产能?
    2、姚老师请问您觉得中国房产价格与美国qe政策是否有直接关联?若有,则传导机制是什么?美国qe政策的退出又会对中国大中城市房价造成什么影响呢?国五条在北京的严格执行对北京长期的商品房价格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谢谢姚老师~

    a7:
    产能过剩是一个周期性现象,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一个结构性因素。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和美国的qe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和我们国家自己的货币发行量关系非常大。当然我们国家的货币发行当中有一些是被动发行的,受qe的影响。
    关于房地产价格,我个人觉得在一线城市,泡沫很大。很明显一个普通人家要想买起一线城市的房子是不可能的。如何把泡沫挤掉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过去10年间,zf出台九项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是房地产价格任然如脱缰野马狂奔。主要的原因是:zf的调控是既限制需求,也限制供给;而且对供给的调控更严厉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这样的调控只会推高房价。新的“国五条”更是直接地对二手房的卖家征税,其结果是二手房的供给下降,价格自然要提高。而且受房屋供给量下降的影响,一手房价格也上升。我个人觉得,要挤掉房地产的泡沫,还是要靠市场。可以说如果zf没有调控房地产,一线城市的房价可能不会这么高,因为市场里头有很多的投机者,他们虽然愿意看到房价越高越好,但是他们也非常担心自己成为最后的那个傻瓜,即当房价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别人都开始抛售,他却没有跑掉。房地产是一种资产,它的属性和股市是一样的。自2007年股市大崩盘之后,股票价格非常理性,是这次大崩盘教育了投资者,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房地产投资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市场的教训,没有人相信房地产泡沫会破灭。


    q8:坛友book992008:
    姚老师您好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我国经济能起到多大作用?按照报道“税收创新方面,上海市zf上下都正在努力向国家要政策,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那么这样对自贸区外的企业不是不公平吗?以前我们总是为了吸引外资给外企优惠政策,结果我们的环境污染了,企业利润被外企拿走。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不再出现?

    a8:
    上海自贸区的目的还不是保护出口企业,它的主要目的是试水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金融业的开放。我国目前的问题是金融业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正是印证了我们正规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但是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谈了十几年,我们到目前只看到了很小的突破,比如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但是存款利率仍然管制,民营资本仍然不能堂而皇之的进入正规金融领域,因而出现所谓的乱集资现象。但这并不能简单的怪罪于少数人的乱集资,根本性的原因还是我们正规金融门槛太高。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鸵鸟心态”比较严重,对影子银行假装没有看见,实际上是他们不愿意承担金融开放之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上海自贸区试水金融开放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希望像30年前深圳那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

    q9:坛友allain:
    请问姚洋老师,
    您是否认为存在所谓的“北京共识”,为什么?
    就目前来看,我国各省gdp增速远超全国gdp增速,请问在您看来中国gdp的统计是否存在需要改善和提高的环节?
    就我的观察,当今中国农民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土地,那么为了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请问您是否认为应该推行土地私有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谢谢

    a9:
    我不认为存在所谓的“北京共识”。现在流行的所谓“北京共识”,指的是一个威权zf加上国家资本主义,似乎和中国比较像,但是我多次指出,中国的经济成功不是因为中国有威权zf,也不是因为中国有国家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市场的扩大,还权于民,还权于社会。
    gdp的统计永远有改善的余地,上面我们说过房产收入我们国家计算的非常不完全,各个省的gdp增长率往往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国家统计局的的确确还要做很多工作。至于绿色gdp,前些年有些省份曾经试行过,但是做出来很难看,所以都停止了。问题还是出在对官员的考核指标当中,gdp还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我的意见的是土地私有化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能够暂时提高农民的收入,但这只是一个水平效应,不会产生增长效应。在任何一个国家,仅仅靠农业都养不活农民,在中国更是如此。未来中国农民的出路一是进城;二是兼业。


    q10:坛友8848sovereign:
    没有共产党独裁统治的香港台湾新加坡,貌似发展的挺好的。
    请问下,独裁统治优越性是不是有点忽悠人的意思?每次王朝更替后会有一个经济的复苏,中国目前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是否也是自然现象而不是归结于某党的功劳?
    另外,是人民养活了zf还是zf养活了人民?

    a10:
    说中国是独裁体制是不准确的,我们国家有很多民主的因素,比如我个人深入研究过村庄选举,发现村庄选举还是非常有用的。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宪法架构也不认可所谓的独裁统治。我们的国家治理是介于选举民主和独裁制度之间的一个混合制度。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而且也发展出了一些具有世界意义的举措,这里由于容量问题,没有时间深入讨论。

    q11:坛友putingzhu:
    尊敬的姚老师:您好
          我们知道今年新一届zf不断释放信号,可以容忍经济的低速增长,包括习总的不以gdp作为官员考核标准,;但在上半年gdp增速公布之后,zf又强调了保增长的任务,把其置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前面,设置了经济下限;同时又密集审批了很多城轨、供暖水网改造等投资项目,同时又逐步把一些项目的审批权下放,所以种种是不是又会引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在地方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地方zf是不会轻易放松投资,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会再次引发经济的潜在危机?

    a11:
    地方zf债务的确增长的比较快。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地方手中的资产也很大,而且是和债务同步增长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即使地方zf违约增加,也不会成为一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用手中的资产来抵消不良债务。

    q12:坛友shunzqc:
    尊敬的姚老师您好,我想问的问题是:
          在纯粹的利益驱动下,各种要素向城市集聚、向发达地区集聚不是一件好事情吗?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城乡经济平衡与区域经济平衡呢?
          敬请姚老师批评教育啊!

    a12:
    经济集聚是市场经济下面必然发生的事情,由此而产生的地区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是正常现象。而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最优选择,因为农村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环境得到保护,而发达地区由于集中带来的优势,污染可以得到集中治理。

    q13:坛友cntqm:
    姚教授您好!您专注的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如何?人大朱信凯老师曾言中国若有诺贝尔级别的成果,一定也是农业经济领域的,而且技术路线是在中国了解三农和国情,再到国外学习经济学研究方法,二者结合。您怎么看此言论?
    谢谢老师!本人是一个即将从事农业经济领域的准研究生。

    a13:
    这叫360行,行行出状元。中国经济学要出诺贝尔奖级的工作,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我非常赞同到国外学习的想法,当然,我们国家发展研究院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来读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相关介绍请参看学院凯发首页入口home主页。

    q14:坛友攸往:
    姚老师好,请问中国经济转型最大的动力和最大的阻力分别是什么?是否已经形成确定的路径?如果已经有确切的路径,那么我们财经类的大学生应该在这样一个趋势中做哪些准备?
    a14:
    中国的服务业将来会有大的发展,服务业会变得更加专业化,财经类学生应该更加专业化一些。

    q15:坛友yeting2000:
    姚老师:
          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解答问题,我的问题是:在政治转型的议题上,许多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发展是制度转型的结果。但部分国内学者却不赞成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的经验并不支持这一因果关系。观察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经验,我们似乎看到了相反的关系:制度(特别是政治)变化是内生于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制度的转型更像是教育和收入水平(两者都导源于经济发展)提高的结果,而后者的过程需要有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高度积累。中国的经济改革遵循的是一种渐进的和经验主义的方式,改革方案可以‘错了再试’,在局部地区试验产生效果之后再推广;改革是可逆的,但是改革失败造成的损失却不是可逆的。想请教您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谢谢!

    a15:
    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shleifer等人曾经在《增长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那些成功的经济体在他们的早期往往是采用强人政治,到了后期才开始制度建设。中国似乎也符合这个规律。但是就全世界而言,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确,但有两点可以肯定:首先,民主在穷国不容易持续;第二,富国的民主从来没有被颠覆过。另外,非民主国家的经济表现比民主国家的经济表现差异更大。

    q16:坛友yuanshaozhou:
    姚老师你好
      您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是结构性的,还是周期性的。若是周期性的,您认为复苏还需要多长时间,zf在其间能做些什么;若是结构性的,您认为结构性改革应该最先从哪个领域做起。

    a16:
    我认为是周期性的。首先,世界经济在下行,中国的出口增速下降。这可能带来中国gdp增速两个点的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调控,降低了房地产的增长速度,也会让经济增长下降一个点左右。



    q17:坛友chenzhiguo:
    姚老师您好!对于金融政策讨论的比较多,我想请问您,您如何看待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思想
    a17:
    我觉得“国币非国家化”在现代社会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现在金融体系非常发达,对于货币的放大效应非常大。而且在目前而言,我们没有必要货币之间的竞争,货币当局发行货币的能力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货币的滥发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q18:坛友扶夏:
    姚老师:你好!我想问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如果从城镇化角度看,农民工是很合适的转移劳动力,但留守儿童确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群体大约2000-3000万人吧,10-20年后,这些人将会到就业年龄,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会不会是个大问题呢,谢谢~
    a18:
    只有解决户口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才能得到的解决。现在的情况是进城的工人如果带上他们的子女,上学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一旦户籍解决,他们就可以在本地免费读书,而且老人也可以来照顾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