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别拿诸葛亮不当干部 -凯发首页入口home

马浩

马浩:别拿诸葛亮不当干部


相关附件:
  • 20150916133127872
  • 将两种根本不搭界的事物不分青红皂白地强行加以比较,这种勾当在英文中被形象地称为“比较苹果和桔子”。意思是二者基本不具备可比性。定义不清,指标难断,引喻失当,结果错乱。

    而我们从小到大,满耳朵听到的许多道理都是这样似是而非的说教,不谈假设条件,不论适用边界,对误区不加提醒,对结论不容置疑。貌似睿智,实则愚顽。

    这种伪智慧的存在和蔓延,不仅无端地束缚和残害个体的想象力,也会给组织管理带来无谓的混淆与歧见。因此,有必要举例,辨析批驳、梳理澄清,从而去伪存真、以正视听。

    比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其实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甚至“赛过诸葛亮”。这种说法,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话糙理不糙,纵然貌似夸张,毕竟有些道理。其意大抵是说众人的集体才智往往会高于任何个体,无论该个体如何聪慧机敏、精明强干。

    果真如此么? 未必!上述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当然存在。而三个臭皮匠,永远也顶不上一个诸葛亮的境况则亦是屡见不鲜。因此,偏执地认为集体智慧必定高于个人决断或者可以替代个体的决断,则无疑是夸大了集体智慧的作用,并同时低估了个体智慧与专长在管理决策中的不可或缺性。

    皮匠与诸葛亮各自暴强

    首先,至少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皮匠与诸葛的智慧高能点是针对不同任务环境和活动领域的,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因而在其功能上不可能互相替代。如此,在诸葛亮擅长的领域里(比如软件开发), 三百个臭皮匠(比如不通技术的行政管理者)信誓旦旦地赤膊上阵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

    同样道理,在皮匠们专长的领域里(比如抡锤砸线、修鞋补包),三个诸葛亮也可能比不上一个臭皮匠。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不可同日而语。难以互相比较。诸葛亮不会当皮匠;皮匠不敌诸葛亮。各有绝活。兀自暴强。无谓攀比,两败俱伤。试想如下场景之郁闷:

    哈佛大学: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生一律参加一个学期的军训。学生:我要是冲着军训上大学,我早直接奔西点了!

    西点军校:孙子曰:两军交锋,得算多者胜。为军者不可不算。哪位高等微积分不及格不准毕业!学生:您饶了我吧,我要微积分玩得转,我早去加州理工了!

    皮匠和诸葛亮皆不敌泥瓦匠

    如果把领域专攻与专业限制的道理想通了,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把诸葛亮和皮匠拿到各自强项领域之外的第三方领域去比较。比如说,随便找一个体育教练和一个包工头,让他们比赛唱卡拉ok,很难在事前系统地预测和断定谁输谁赢。从技术上来说,各自的行业专长都与所比试的科目没有直接关系。从社会实践而言,二者出没娱乐场所的机会大概也都旗鼓相当,半斤八两。

    这就好比让皮匠和诸葛亮一起比赛当泥瓦匠,基本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也许不知道谁砌墙的本事更加高强。但我们大概会知道无论皮匠还是诸葛亮在砌墙时都不敌泥瓦匠。谁在自己专长领域之外卖乖,都是扯淡。

    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说:到处都是泥瓦匠,为什么非要我当泥瓦匠?!

    刘备说:诸葛同志,你敢不服从分配?让你下放到三线!

    泥瓦匠说:本来就已经僧多粥少,怎么又来一个光说不炼的?

    诸葛亮说:我也没办法,这年头都讲究跨界人才、一专多能(multitasking)。

    人力资源部说:你要争当诸葛亮们当中最好的泥瓦匠,泥瓦匠中最好的诸葛亮!

    皮匠乃是疑似诸葛亮

    在某一任务环境下,如果皮匠与诸葛的智慧是可以替代的,则上述俗语可能会成立。皮匠们可以通过其智慧组合模拟诸葛。比如,某一个管理问题,可以由三个mba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来正规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在一周后得到解决。

    同一个问题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管理高手在五分钟内靠直觉搞定,而最终结果完全相同。 此时的皮匠其实是疑似诸葛亮。道术可能不同,资质可能各异,但团队才能的互补可以避免任何单一成员之才技不足,从而可以集体替代多面手诸葛亮的复合才能。然而,纵然二者的结果一样,诸葛亮仍然显得技高一筹,及时迅捷。

    诸葛亮说:决策就是拍脑袋!

    疑似诸葛亮们说:科学决策离不开!

    总设计师说:不争论!

    疑似诸葛亮们说:有什么了不起,条条大道通罗马。

    诸葛亮说:伙计,时间不等人呀!

    总设计师说:让一部分问题率先得到解决。

    皮匠乃是预备诸葛亮

    如果皮匠与诸葛的智慧是完全同质的,只是量上的区别,则上述俗语也可能会成立。前提是,皮匠门的智慧是可以线性叠加或相互激发放大的,因而可以从总量上超出诸葛的智慧水准。这时的皮匠则可以被认为是小诸葛亮,预备诸葛亮,或者见习诸葛亮。几个小徒弟,道行相加,可能会高于师傅。

    然而,遗憾的是,上述的前提通常是很难满足的。力量可以叠加,而智慧则是难以叠加的,大多是在某一特定水平下同质性的重复。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更适合打群架,并不增高智慧的绝对值。

    如果每个皮匠的个体智慧水准都远远地低于诸葛的智慧水准,则会出现诸葛一枝独秀、鹤立鸡群的局面。此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那就是无论皮匠们的集体智慧如何叠加,激发,放大,都无法达到某种临界点或者关键聚集度,因而其智慧总量集合也无法赶超诸葛。

    此时皮匠们的集体智慧,不敌诸葛一人的智慧。即使将诸葛与皮匠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集体来考察,个体的平均智慧水准也注定要低于诸葛单个的智慧水准,但应该是高于诸葛以外所有皮匠们的平均水准。如此,恰恰是由于诸葛的参与,整个集体智慧的水准比原先得到了提升;而不是集体的智慧盖过诸葛的个体智慧。

    如果皮匠们足够多,则集体的平均智慧水准就几乎完全接近皮匠们的平均智慧水准。诸葛亮,作为统计上的离散点,则是势单力孤,被迫向低水平回归,“泯然众人矣”。此时的所谓集体智慧,便无法逾越或者替代诸葛作为该集体中最优秀个体所具有的高超智慧。

    俗话还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俗语又说:你就是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

    诸葛亮说:打仗不是打铁!哪那么多俗话?!

    管理学说:让各自领域的最高专家来决策,而不是简单地依据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事或者无论什么事情都让大家参与一下。

    皮匠们说:凭什么呀?肉食者鄙。群众智慧大无边!

    卡莱尔说:我不相信一群愚笨之徒的集体智慧!

    笔者说:通常情况下,诸葛亮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请不要老拿皮匠说事儿。

    本文乃是对《管理决策》27点的详细解读:第9-10点。

    9. 群体决策中,精英的角色是无可代替的。一万个臭裨将,也凑不成一个诸葛亮。群氓的集体智慧还是群氓,只是氓的稍高一些。群体的智力水准要看其最高点个体,不看其平均,不可总量叠加。尤其在企业管理领域,精英决策,独裁专断,通常是不可避免的。

    10. 有时一万个诸葛亮也抵不上一个董存瑞或者黄继光。群体决策的实施靠的是大家的参与和承诺。最聪明的人当不长领导或者他们往往不能成事儿,关键就在于最聪明的人从骨子里看不起不聪明的芸芸众生,因此无法造就并领导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

    马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树管理学讲席教授、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