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互联网金融风控也需缓释市场情绪 -凯发首页入口home

沈艳

沈艳:互联网金融风控也需缓释市场情绪


相关附件:
  • 41412_副本
  •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如果预见有相当一部分平台要退出市场,那么缓释市场情绪应被视为缓释相关风险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加强对相应预期的管理,避免让市场情绪出现巨幅波动,降低风险传染和扩散的速度,帮助我国网络借贷行业顺利过渡到健康稳步发展的阶段。

    从2014年“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起,网络借贷在我国的高速发展态势,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匹敌。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从2012年的212亿蹿升到2017年的28049亿。这五年间,贷款余额也从58亿达到超过1.2万亿的水平。截至2017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也已超过6万亿。但是,与快速成长相伴的是问题平台的大量涌现。当前累计出现网络借贷平台数为5970家,其中正常运行平台为1931家,即累计有超过67%的平台因跑路、停业、转型、经侦介入等成为问题平台。

    上述网络借贷市场鱼龙混杂的特征体现了两种力量的交互。一方面,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监管缺失导致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庞氏骗局滋生横行。而借款人信用门槛低,一些经营者重监管套利、轻风险控制等因素,也导致市场过度扩张。

    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等重要文件的发布,标志着网络借贷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2017年12月8日出台的《关于做好p2p 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更明确了具体的整改和备案时间表,要求2018年6月底全部完成备案。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起将有相当一部分平台会因为合规问题退出市场。

    当市场情绪对一部分平台的前景明显变悲观时,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例如,如何理解现金贷监管办法出台时,出现“老赖”在网络集结,号召借款人集体不还钱的现象?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从两个角度展开进行了相关研究。一是说明如何度量互联网金融市场情绪的变化;二是探究互金市场情绪的变化对网络借贷交易量和资产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要重视因为市场情绪的急剧恶化所带来的危机自我实现可能。

    而为度量互金市场情绪的变化,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从某新闻平台收集了2013年1月到2017年9月间逾1700万条新闻数据,并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金融科技情绪指数”,以反映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新闻体现出的对金融科技的正负情感态度。该情绪指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对互联网金融情绪的变迁。例如,从“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起,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乐观情绪逐渐增加、指数随之上升。到2015年12月,随着“e租宝事件”、网络借贷征求意见稿出台,对于网络借贷的情绪出现恐慌、体现在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落上。

    互金市场情绪的变化对网络借贷交易量的研究显示,情绪与交易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即乐观时交易量大、悲观时交易量小。但这种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其中悲观情绪对交易量的压制程度要强于乐观情绪的抬升程度。也就是说悲观情绪更易于触发风险,这可以投资人和借款人两端来考察。

    从投资人角度看,监管新规的出台意味着一些平台的合规成本大增、生存不确定性大增。为规避风险,现有投资人倾向于减少投资,新增投资人数量和金额也会下降,导致平台资金端告急。我们关于问题平台预警机制的研究显示,问题平台在爆出问题之前,往往出现投资利率远高于同行投资利率的现象,也就是说为吸引投资人,本身并非特别健康的平台将不得不给出畸高的投资利率,这进一步增加了经营风险。

    从借款人角度看,由于违约成本低,主动选择违约的现象在市场情绪恶化时会增加。目前,网络借贷借款人的借贷信息尚未进入征信系统,网络借贷的违约行为也就没有记入个人征信记录。而网络借贷常有的小额、分散特征,让平台在各地设立催收机构、登门催收因成本过高而不具可行性,这导致一部分借款人形成“借银行的钱不能不还、但借网络平台的钱不还也没关系”的观念。当市场情绪恶化时,研究表明现有借款人抱团不还款、新增借款人恶意借款以坐等平台倒闭的概率增加,这导致平台资产端状况的恶化。

    基于此,当市场情绪恶化、相信相当一部分平台会倒闭成为大概率事件的情况下,投资人抽资、现有借款人不还款、新增借款人恶意借款这三方面的力量,不仅可能淘汰问题平台,也可能使原本能正常运营的平台成为问题平台。借款人信息没有纳入征信系统还带来另一个严重问题,即多头借贷成为一个普遍存在又难于监管的现象。一旦借款人选择赖账,就可能同时对所有自己产生过借贷关系的平台赖帐,导致风险的传染和快速扩张。

    毋庸置疑,加强监管,让诚信经营、有真实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壮大,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是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如果预见有相当一部分平台要退出市场,那么缓释市场情绪应被视为缓释相关风险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加强对相应预期的管理,避免让市场情绪出现巨幅波动,降低风险传染和扩散的速度,帮助我国网络借贷行业顺利过渡到健康稳步发展的阶段。

    沈艳简介: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econometric society 会员和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会员。目前担任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china economic journal 副主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任理事等职务。研究兴趣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等

    本文转自《财经》网站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