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代表团参观蒙牛公司北京通州生产基地
文/ 魏颖
6月29日下午,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主席、哈佛大学教授martin feldstein领军的美国经济学家代表团,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教授以及bimba mba(bimba)工作人员一行参观了bimba高层管理班学员所在企业——蒙牛北京公司。此次的美国经济学家代表团成员,由来自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学校的教授组成,代表了美国经济学界的高端和前沿研究。这次走进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进行参观,进一步拉近了美国学者们与中国经济前沿的距离。
驱车约2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蒙牛公司北京通州生产基地。走进厂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个高大的罐体,上面还有整齐的红色数字。经蒙牛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知道这是室外立式储奶仓,每个罐体高18米,可容原奶100吨。原奶运进厂后经过检测、以及最前期的预处理后,将会输送到这些储奶仓内缓冲,上面红色的数字是蒙牛公司历年来不断攀升的销售业绩。
走进办公大厅,我们看到一幅巨大的地图。这是蒙牛公司在全国的生产基地分布图。蒙牛公司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在全国共有四十九家生产基地。我们现在所在的北京市通州区生产基地,是2003年6月正式对外投产,总占地面积170亩,投资5.3亿元,是全亚洲最大的低温酸奶生产车间。大家心里都感到,蒙牛不愧被业界称为“全球样板工厂”!
接着大家来到生产基地的中央控制室,这是整个车间的中枢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发出指令进行操作。后面由12面电视主成的电视墙,主要是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这间中央控制室制动化程度非常高,从调奶到配料都是电脑自动完成的,所以在前期预处理车间是看不到员工实际操作的。
我们的右手边是员工的办公区,在这个办公区域充分体现了蒙牛开放式、透明化的管理方式。透明开放的办公环境,使员工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就连领导办公室的门基本上都是开着的,更方便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和领导进行沟通。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每位员工的办公桌上都有一面小镜子,上面写着:你的微笑代表你的工作态度。可见公司提倡大家要用积极微笑主动的态度去面对消费者。且在员工办公桌旁都有一个桌卡,上面写着这位员工的姓名、职务和座右铭。
穿过走廊时,美国经济学家们亲眼看到了一套真真切切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即基地工作人员的oec考核栏,主要是全方位的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工作进行控制,争取做到日清日高、日事日毕。每个部门都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考核员,每天对其他的工作人员按照目标及制度进行追踪,并做好相关的考核描述。月终按每个人本月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出优秀员工(红牌),合格员工(蓝牌)、试用员工(黄牌)。连续三个月得黄牌的员工就会自动下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赛马机制”,每个人都会不断的寻找工作的创新点。我们还注意到这个考核拦同时也是共性和个性的展示栏:上面既有部门的目标和原则,也有员工各自的座右铭。
接着大家还参观了基地的cip清洗间和灌装间。经介绍,大家知道这里的生产车间共集中有三十三条生产线,来自五个国家的生产设备(美国、日本、德国、瑞典、中国)。车间中所有的设备都是生产现代化、自动化,因此被评为“全球样板工厂”。
在最后和蒙牛北京公司负责人的座谈中,大家还了解到了蒙牛还有一个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亮点工程”——蒙牛澳亚国际示范牧场。这个牧场,总占地面积8848亩,饲养规模为万头奶牛,是目前我国最具规模效益的示范牧场。牧场采取的是自愿挤奶方式,同时会给牛听很好听的音乐。周围是来自12个国家的养殖技术,形成一个“牧场联合国”,集中了欧洲式、澳洲式、美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于一体,让人们在三四十分钟之内,就可以看到原本需要花费三四周时间、走遍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牧场才能看到“种草----养牛----挤奶”多重景观。这里的挤奶机器人就是在澳亚牧场中采用的一种挤奶方式,可自动进行分析,通过屏幕显示着头牛的基本信息,之前吃过什么,现在心情如何,然后测评出现在奶质如何,进而决定是否对它挤奶。这种技术在全世界只有8个国家拥有,而蒙牛引进之后代表着中国也拥有了这样先进的设备。
负责人还向我们介绍了蒙牛的核心理念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句话是由牛根生董事长提出来的。蒙牛的核心使命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自从第一盒牛奶问世的那一天起,蒙牛的定位就是要建立一个百年的企业。
参观的过程很短暂,但大家对蒙牛的凯发首页入口home的文化和价值理念都有了切身的体会。时间已到下午6点多了,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代表们仍是兴致盎然,和蒙牛的工作人员们进行着深入具体的沟通,惊叹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蒙牛企业“全球样板工厂”的宏伟定位,纷纷表示明年还要再来蒙牛,共同见证蒙牛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