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bimba联席院长杨壮:年轻人应该向吴晓波学什么? -凯发首页入口home

学校新闻

北大bimba联席院长杨壮:年轻人应该向吴晓波学什么?


相关附件:
  • 8_2_副本
  • 由linkedin领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和吴晓波频道联合主办的“领英影响力——吴晓波专场”活动今天下午在北大举行。

    吴晓波发表了主题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演讲。他对自己走上财经写作之路的历程做了精彩回顾。在此基础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联席院长杨壮老师做了精彩点评。

    在杨壮看来,吴晓波对财经写作的热爱、对社会现象的独立观察与思考、卓越的能力共同铺就了他通往成功的大道,而这些也是每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那么,成功与北大精神又有哪些内在联系呢?成功的“充分条件”又是什么呢?精彩分享,马上来袭!

    搜狗截图15年08月17日1108_2

    吴晓波(左)、杨壮(右)

    “为什么吴晓波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财经作家上呢?”杨老师首先提出了这样的设问,紧接着他讲到,“财经作家这样一个职业,至少跨越了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是经济学,二是新闻写作。”

    毫无疑问,跨领域的职业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胆,而又阻力重重的选择。

    杨老师认为,吴晓波能够坚定的踏上这条独一无二的道路,是建立在自己完备的知识体系及其独立的价值观之上。在复旦求学期间的大量阅读,在新闻创作中的历练与案例调研,加之个人的热爱与大胆的抉择,共同造就了这位中国财经写作、经济史领域的第一流学者。

    吴晓波在事业上的成功有目共睹。如何在今日的时代“复制”这样的成功呢?杨壮老师面对现场的听众,给出了三个“必要条件”和三个“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顾名思义,就是想要成功而必须具备的品质,杨老师认为,必要条件有三——“追求热爱的事业、拥有独立的人格、具备成功的能力。”

    “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在职业上对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有着浓厚的热情和爱好。”杨老师讲到。只有热爱才能全情投入,吴晓波先生在新闻专业学习时的动力与热情,正是来自对新闻写作的无比热爱。这种热爱促使他花费巨大的精力,进行海量的阅读与案例钻研;这样的热爱让他拥有了一个像lippmann(李普曼,美国著名新闻作家和评论家)那样开辟属于自己的专栏的梦想,并最终得以实现。

    然而在从事财经创作的过程中,仅有热爱是不够的。“一个人要真正能够写企业史,没有思想和观点是不可能写出来的。”杨老师讲到。他认为,若想不流于平庸,成为第一流的作家,就要在写作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观与独到的个人见解。完备的价值体系的建立,源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从众文化是如此流行——下至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上至社会评价标准与政府执政方式,人们常常处于盲从之中。从众思想导致价值观缺失,是独立人格的沦陷。

    “要有做一项工作的能力。”这是杨老师开出的最后一条必要条件。他讲到,成功的愿望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有愿望而没有能力,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基于自己的天赋与热情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又产生了对企业史的浓厚兴趣,能力与愿望相互结合,成为了吴晓波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三个“必要条件”之后,杨老师又给出了“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条件,意味着一旦具备,就有极大的成功的可能。

    这三个“充分条件”分别是——“不可被雇佣的特质、永远追求自由的梦想、对财富的理性渴望”。

    “你看北大的这些教授,无论是周其仁还是林毅夫,他们不可能到一个企业中去做一个经理,他们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去影响他人,而非听命于他人。”这就是杨老师所讲到的“不可被雇佣的特质”。拥有强烈的个人主张及表达个人主张的愿望,这样的人无法在一个公司或者企业中容身立足,但却能像吴晓波一样,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追求自由的梦想,就意味着不愿被以任何形式所拘束捆绑。杨老师认为,吴晓波正是这样的人。吴晓波走上新闻写作的道路之后,各大出版社乃至新华社,都留不住吴晓波的心。脱离了出版社后,吴晓波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亲自到市场上,到中国的各个地方去看,去调研,去了解。这是在出版社工作的记者、主编们所无法做到的。正是凭借大量第一手素材的积累,丰富翔实的人物故事的积淀,才有了《大败局》这样划时代作品的诞生。

    “如果我们对财富没有追求,那么在事业奋斗的过程之中你就会发现,你的职业轨迹很容易产生偏差。也会在面对财富的时候引发许多内心的纠结,你甚至会对自己与自己的事业产生怀疑。”这是杨老师对于个人对财富追求的见解。也正如吴晓波先生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作家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那么他就很容易被诱惑,被强迫,从而失去创作的独立性。杨老师认为,吴晓波对于财富合理的追求是他能够将创作生涯保持得平稳而长久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后,杨老师面对台下众多八零后、九零后的听众讲到,“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作家,必须要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这也是企业家精神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个胆识,你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要做任何开创性的事情,都会感到胆怯、害怕。”他引用《双城记》的结尾说到,“这是一个走向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步入黑暗的时代,如何把握机遇,取决于年轻人自己的独立人格与气魄。”这句话让台下的听众深受感动。

    在讲话的最后,杨老师提到,如今中国的经济总指标已经接近甚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作为第一大国,我们还有诸多不足与短板,希望提出来与各位共勉。

    杨老师首先提到的是法治。“缺乏法治精神,那么今天我们所遇到的一切腐败、一切严重的问题,在未来就还会一次次重演。”他认为,法治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要抢占技术的制高点。即便是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依然是核心技术。而我们的企业在技术领域依然处于落后地位,这是必须要改变的现状;在创造长远价值的方面,杨老师提出,如今的中国企业家过于短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甚至不惜为此违规违法。这是极为不可取的,大国的企业家当有大国的风范,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全球化战略若想真正为世界所认同,就必须纠正短视的心态,注重长远价值的创造。

    最后,跳出国界,站在全世界、全人类的角度上,杨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心系世界,放眼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他提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所引发的“去中心化”效应,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诸如“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发展与蔓延。我们应当心系全人类的安危,以自身的努力,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与安宁,共同守护人类的未来。

    “无论你在人生中选择哪项职业,都应该为世界的和平、文化的繁荣、人类的进步、民族之间的共通,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