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社交——记2012-凯发首页入口home

活动报道

真正的社交——记2012-2013北大国际(bimba)职场技能系列培训之一


 

11月3日,北京的初雪并没有挡住学生的热情,2012bimba职场技能系列培训(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ries)第一次活动在万众楼多功能厅如期举行。 leap(中国)培训咨询公司资深培训师emily roblin女士带来关于“真正的社交”(genuine networking)的培训课程,活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职场技能系列培训是bimba职业发展部为助力mba学生长期职业发展,提升学生职场专业度而组织的系列活动,涉及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报告撰写等。 

活动正式开始前,举办方在现场准备了简餐,模拟小型聚会的场景,供学生们跨班交流,学生们边吃边聊,不知不觉进入到emily设置的活动环节之中。 当大家入座后, emily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在刚刚结束的20分钟内发生了什么,第一个交谈的人,他的名字、长相及讨论的话题……由此,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无意识的社交等于无效 
睁开眼,幻灯片上一连串的照片重现了20分钟前的场景,原来emily早就部署好工作人员捕捉下同学们最真实的表现:有的抓住机会认识新朋友;有的找熟悉的人聊天;还有的站在角落摆弄自己的手机。 同学们看到照片,都表示自己刚才的表现跟在其他场合下一致,并非偶然。 
对于mba同学来说,很多社交礼仪和理论早就烂熟于胸,但是为什么问题仍然存在?关键在于个人心中的观念。 “知道见面需要微笑,主动握手,有目光交流还远远不够,”emily说,“你们首先得明白今天来这里的原因和目的,才能知道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做好。” 

模仿对方的神态和姿势 
emily邀请大家一起来评判和讨论每一张照片中大家的表现,看看从中能借鉴些什么。她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画面中的两个人手拿披萨,一边吃,一边非常随意地交谈,这在很多社交礼仪培训中必然被当做反面教材,但同学们却一致认为这是不错的沟通。 emily引导大家思考,如果放一面镜子在两个人中间,你会看到什么? 两个人的神情和姿势非常相似,让双方觉得舒服,英语中把这个叫做镜像技术(mirroring technique)。 交流时如果能让对方感觉轻松自在便是成功沟通了一大半,并不拘泥于那些所谓的社交礼仪。 

听和说,遵循2-8原则 
音乐响起,整个教室的气氛都活跃了起来。 emily请大家跟随节奏在教室内随意走动,然后在音乐停止的那一刻,跟恰好走在旁边的同学互相认识。 这样来回了3次,现场的气氛热闹了起来,认识了新朋友,也练习了刚刚学到的社交技能。接下来,参加活动的学生被要求在纸上写下在刚刚的活动中第一个认识的人,说话和倾听的比例,去找到那个人,看看答案是否一致。 你猜怎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少,听得多。 emily说黄金比例应该是说20%和听80%,这是人的一个主观印象,当你认为自己只说了20%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说了50%了。 

用开放性方式提问非私人问题 
在社交场合,如何能让对话顺利的进行下去适合提一些技术问题。 关于提问方式,要多用开放式问句,把话题展开;而慎用封闭性问题,因为它们会让人觉得紧张,很可能把整个对话都给封闭起来。emily请大家写下自己认为最适合当天活动现场交谈的5个开放性问题,写完后和小组的同学分享和讨论。 同时要注意的是问题内容要避开敏感的私人问题,比如年龄、收入和疾病等等。 经过大家的讨论,达成共识的问题如下: 
1. 你为什么来bimba学习? 
2. 你觉得这个课程如何? 
3. 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4. 谈谈你的bimba生活吧? 
5. 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后续跟进,保持联系 
活动散场并不代表社交的结束。 即使收获一打名片回家,如果不后续跟进联络,那么新认识的朋友恐怕就永远只是名片上的几个符号而已。“同样的,他们也会用同样的速度忘记你,”emily说。 她建议大家从社交活动回来后,务必要挑选至少3-5个觉得需要继续维系的客户和朋友,发个短信或邮件介绍自己,并加上一句“很高兴认识你”,如果收到回复,你就再拿起电话拨过去。 emily鼓励大家:“不要担心自己会犯愚蠢的错误,掌握沟通的关键就是不断实践,没有捷径。”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获益良多,表示将在今后的社交生活中多多实践。



分享到:
网站地图